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咨询客服:376368948

  • 051288970417
  • 阳澄湖大闸蟹蟹城之巴城
  • 日期:2014-05-09     阅读次数:3003      来源:中国阳澄湖大闸蟹官网整理
  •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防御南方越国和北方附楚淮夷的侵扰,在阳澄湖一带修筑了相城、度城、武城、雉城等十二座城池,其中也包括巴城——今天昆山市的一个镇。
    相传在这之前两千年(距今四千年左右),正当长江流域文明蓬勃发展时,一场罕见的洪涝灾害降临了。传说中,大禹治水来到了这里,他筚路蓝缕,艰苦卓绝,治理水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禹还将本地一位辅助他治水的官员,封为巴王。
    时序到了春秋时期,这里的人口逐渐稠密,农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以水产品交易为特色的集镇。镇名巴城,便是以巴王的名字得来的。自那里开始,巴城已经有了2500年历史。
    今天,巴城更因阳澄湖大闸蟹遐迩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蟹城”。
    位于张家港和杨林塘两条大河的交界的巴城, 境内有阳澄湖、巴城湖、鳗鲤湖、傀儡湖、雉城湖等诸多湖泊围拥,风光秀丽,物产丰盛,多少年来一直是螃蟹的集散地。每逢金秋,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买蟹品蟹,交流资讯,使古镇巴城显得十分热闹繁荣。“要吃蟹,到巴城”,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事实上,在二三十年代,巴城的大闸蟹就风靡大上海,当时上海的许多豪华饭店,都指名要购买巴城的“毛”字蟹。
    原来,当年巴城镇有一个义隆渔行,老板姓毛,小名阿四。他出生贫寒,民国十五年(西元1926年)接手经营由岳母传下来的小鱼摊,为上海同顺泰渔行收购水产品。三年后,自立经营,挂起了义隆渔行的招牌。毛阿四经营有术,很快与上海吴顺源渔行老板合资创建冰厂,还购买了一条小轮船。这样一来,他就能将水产品长期保鲜,运输能力也大大增强。渔行的规模不断扩大,收购范围远达吴县、常熟和昆山的许多集镇。
    每当秋季,阳澄湖大闸蟹上市,是义隆渔行最繁忙的时节。每天收购的螃蟹量高达四、五吨。经过精心挑选,分等级装入蟹篓。蟹篓盖上用红漆写上一个“毛”字,并标明等级和重量。由于“毛”字蟹质量上乘,在上海倍受青睐。每天清晨“毛”字蟹运到,菜场里顿时人头挤挤,热闹非凡。而许多大饭店还特意把阳澄湖大闸蟹做成霓虹灯广告,招徕顾客。
    民国初年,浙江萧山人、被誉为“中国近代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和糖尿病、肠胃病、妇科等均有很深的研究。他不仅医术高明,也是一个喜爱食蟹的老饕。每年秋天他都要从北京南下行医,首先是来到苏州,一边为病家治病,一边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他在食蟹方面有着很多的研究,还特意把各地出产的螃蟹分为六等,每等又分为二级。按照他的分法,一等是湖蟹,阳澄湖、嘉兴湖出产的蟹是一级;邵伯湖、高邮湖出产的蟹是二级。二等是江蟹,芜湖蟹一级,九江蟹二级;三等是河蟹,清水河一级,浑水河二级;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沟蟹,六等是海蟹。
    施今墨认为,海蟹也有很好的。譬如说福州的海蟹,是次内河随水流出的,品质超群,可以列为四等。他将这些螃蟹戏称为官场中的官员,一等为特任官,二等为简任官,三等为荐任官,四等为委任官。再下去,便是芝麻绿豆官,并不起眼了。
    他说,所有的螃蟹中,阳澄湖大闸蟹是排在一等一级之首的,它好比是夺魁天下的状元郎。
    近年来,巴城镇党委、政府利用紧靠阳澄湖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闻名中外的大闸蟹,吸引无数南来北往的宾客,使旅游业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和农、副、工业的龙头,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具有得天独厚美丽风光的阳澄湖度假区,已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度假区内,有许多临水而筑旅游设施,令人流连忘返,更开设了蟹味馆、湖心岛、蟹仙楼等许多专门供应正宗大闸蟹的餐馆。
    从1996年起,巴城镇在阳澄湖畔陆续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开辟了占地8000平方米,规模可观的大闸蟹交易市场。这个市场与阳澄湖度假村紧密相连,为巴城镇、阳澄湖度假区增添了浓重的色彩。这里拥有交易门面、摊位、水上交易码头和停车场、饭店等良好的设施,形成了一场一埠一街的开放式交易市场,参与的经营户达500多户,有3000余人从事养殖和销售螃蟹的业务,是目前经营阳澄湖大闸蟹规模最大的市场,被称为“天下第一城”。蟹城每年销售大闸蟹500吨以上,年交易额达一亿多元,并出现逐年上升的喜人局面。一批经纪人和经营户脱颖而出,成为致富的带头人。
    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的兴办成功,符合了市场的发展规律,给人门很多的启示。最主要的经验,是这里有丰富的产品资源,给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阳澄湖大闸蟹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牌效应,经过多年的流动发展,加上政府实施了培育市场的优惠政策,形成了比较宽松的交易环境和规范有序的市场规则,促使市场能够顺利地运转。另外,由于这里紧靠阳澄湖,选址得当,交通便利,又与度假区连成一片,也给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在湖畔建造的具有水乡特色的餐厅,鳞次栉比,蔚为大观。每逢金秋十月,这里几乎天天爆满。人们专程从沪宁沿线各城市赶来,一饱口福。也有不少人从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乘飞机赶来,欣赏湖光水色,在临湖的大上海高尔夫球场打球,然后品尝阳澄湖大闸蟹,以此作为人生一种最美好的享受。从台湾来的客人感慨地说,假如两岸解决了直航,从台北到阳澄湖真是非常方便,中午飞过来买一篓大闸蟹,晚上就可以在家请人品尝。


    上海、南京和北京的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来阳澄湖畔兴办度假村,修建别墅建筑群。这里旖旎的湖光水色,确实是终日生活在钢筋水泥包围中的都市人所难以想象的。住在湖边,到处是鸟语花香,推窗便可以看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尤其是碧澄清澈的湖水,令人流连忘返,深深陶醉。假如到了夜晚,在湖边欣赏渔民捕蟹时满湖灯光的场面,似乎比吃蟹还要感到满足。
    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曾专程来到阳澄湖,考察这里的人文历史和旅游环境。他在品尝阳澄湖珍蟹时,豪爽地与朋友们碰着杯,愈见妙语连珠。他说,看到这湖水,立即想起了故乡的上林湖,小时候常常和伙伴们一起捞瓷片、削水片。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先生生前来到这儿,深为美丽的湖光水色所吸引。临别时,他十分高兴地为巴城镇挥毫题词:“阳澄湖畔的明珠”。
    阳澄湖的魅力是无穷的。相信这颗明珠在今后的岁月里,将变得愈加璀璨夺目。
    现在已经归属于巴城镇的正仪,是一个紧靠阳澄湖畔的水乡古镇,距苏州仅二十八公里。沪宁铁路、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优越。
    据地方史料记载,南朝梁天监六年(西元507年),曾经分吴郡置信义郡,分娄地置信义县。也就是说,当时的正仪镇作为郡府和县府的所在地,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古镇的规模显然也不可低估。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书法)特色艺术之乡,而且是全国乡镇第一家国家级书法之乡,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辖区内的正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还有极好的自然环境,给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当地充分利用阳澄湖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的长处,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养殖业,形成了一个在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每年秋季,这里的蟹市更是日夜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蟹大王”和“蟹贩子”们,因些获得了“阳澄湖畔不夜镇”的美誉。
    从1989年起,阳澄湖和傀儡湖一带的渔民,为了增加螃蟹产量,就开始围网湖泊,养殖螃蟹。经过十年时间的探索,随着河蟹养殖技术的成熟,和人工蟹苗的大幅度增加,终于使围网养蟹出现了高潮。这里的螃蟹养殖,采用优质纯正的长江水系蟹种,放养在水质清澈、水草丰盛的环境中,配以充足的生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使上市的成蟹保持优良的质量。全镇400多名销售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将赫赫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销往全国各地,南至广州、深圳、香港,北至北京、天津、东北三省,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并且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点。
    正仪水产品批发市场,位于镇口公路大桥堍,娄江与渭塘的交界处,紧靠312国道。这里河面开阔,水陆交通发达,既可以安全停靠上百条运输船只,也可以让数十辆汽车来往运转。每天晚上,当夜幕降临时,这个交易场地7000平方米、水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水产市场便热闹起来。雪亮的灯光把蟹市照得如同白昼。到处是蟹篓、蟹桶、蟹箱,以及用于包装螃蟹的蒲包。螃蟹的鲜腥味儿四处随风飘散。平时这里出售各种各样的鱼虾蚌鳖,到了蟹汛季节,全是螃蟹的市面。
    为了便于销售,这个市场还配备了电脑,与全国水产品资讯网联通,通过现代化手段发布资讯,使客户及时了解全国各地水产品市场的交易情况,在这里放心地交易。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在正仪水产品市场已经成为江苏省十大水产品交易市场之一。
    从各地前往正仪经营螃蟹的,有的开着汽车,有的驾驶着摩托车,无不装备齐全,确保螃蟹万无一失。他们贪黑起早,不辞辛劳,或精明地挑选,或老练地砍价,或灵活地按着计算器,在汽车喇叭声和人声的喧哗嘈杂中,一笔笔生意很快做成了。这样的情景,往往从黄昏时分开始,一直延续到午夜,甚至直到天亮才告一段落。有的客商因为要货比较多,质量要求特殊,一时谈不成,便在镇上住下来。假如碰到节假日前夕,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这里的销售势头就更加旺盛,常常挤得水泄不通。
    显然正是由于蟹市场的兴旺,也带动了服务的迅速发展。镇上各种宾馆、饭店常常爆满。有人还发挥优势,开设了专门供应水产品的“水上餐厅”,招徕宾客,而且日夜服务,深受螃蟹运输户的欢迎。
    正仪蟹市场,充分体现了水产养殖的特色与实力,也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许多养殖户和经营户,由于做活了螃蟹的文章,而一蹴成为“百万富翁”。

     

    蟹的常谚俗语解读

    螃蟹自从闯入人们的生活,就成为餐桌上的时令佳肴后,多少年来,关于螃蟹的话题就多了起来。所谓一等人说一等话,诗人把螃蟹写入诗,抒发寄托宣泄情感;画家把螃蟹描入画,寓意其中妙趣横生。不懂诗画的“老大粗”们雅不起来,却对螃蟹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观察了螃蟹的形状、习性和螃蟹的吃法等,创造了不少以蟹为题的常谚俗语。这些语言,鲜活生动,风趣绝倒,解开问题的症结一语中的,揭露社会丑恶能一针见血。如果讲话时插上一句“蟹语”,幽默诙谐,气氛立即活跃,甚至让人笑得前仰后翻。如果写作时恰到好处地用上一句,作品会平添一抹生活情趣,增强了可读性。

    笔者数十年在基层打滚,少年时枉读了不少关于蟹的诗词,特别是看了《红楼梦》大观园中那些哥儿姐儿在一边吃蟹一边写蟹的那些妙句,让我心动。还看到过齐白石等大师描绘螃蟹的水墨丹青,那些栩栩如生的小生命也让我爱不释手。可是,岁月蹉跎,往事悠悠,都淡忘了。唯有那些村坊田头街市小巷流传的蟹的常谚俗语却一直在我心间跳动,久久不能忘怀。现选择几条,同朋友们共赏。

    牛吃蟹

    谁都知道,吃蟹要用细功,讲点档次的用“蟹八件”,一般人虽然没那条件,但都小心谨慎。他们咬脚壳时,齿力婉转轻重得宜,用力过分,咬碎了壳,碎屑会同腿肉搅在一起,就扫兴了。吃关节小窍里的肉,则用弯而尖的蟹爪剔出来,以免浪费天物。听说过有人吃完蟹后,蟹壳完整无损,能还原成一只蟹。所以,吃蟹表示了一种情趣,韵味,代表了一种文化,可是,牛吃蟹呢?

    当然,牛不会吃蟹,谁也没有见过牛吃蟹,它只是一种形像的比喻。人们可以想像,牛若真的吃蟹,它的一副大牙会把螃蟹整个儿地在嘴里大嚼一番,蟹壳蟹黄蟹腴蟹肉还有那个藏污纳垢的“沙和尚”一古脑儿吃下肚,什么雅兴什么美味,对不起,只有天知道!

    在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类似牛吃蟹的现象,如有的粗人不服粗,硬要干细活,那份毛手毛脚的笨拙,那份吃力不讨好的勉强,让人好笑,结果事情没有做成,浪费了资源,说他“牛吃蟹”一点也不过份。还有一种人,凭一身蛮力,事事好逞能,明明不行,却偏要装行。俗话说:“牛皮不天亮,只怕上真仗”,他不是把事情办砸了,就是半途而废,人们看他操作时不得要领尽出洋相,就会嘲笑:牛吃蟹!

    生活中还会存在着不少挥霍浪费,粗枝大叶现象,同牛吃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可以去比照。

    小洞里摸出大蟹来

    小洞里怎么会摸出大蟹来?这是一句让人惊奇而风趣的比喻,同“绵纱线扳倒石牌楼”一样,都是“有这句话没这回事”的夸张说法。小洞里当然没有大蟹,但这种现象却常常能碰倒。

    举个例子,儿子娶了老婆要倾巢买房,为缺20万元犯愁,现在时行啃老。可是他父亲是个工薪族,一生未赚过大钞票,退休后一月也只几百元养老金,口袋里一直干瘪瘪的,即使能啃一点,也不过杯水车薪,所以不敢有什么奢望。忽然,老子豪气千丈,一掷就是20万元,让儿子立马去买房!这大大地超过了儿子的期望值,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做梦也想不到他老人家竟积累了这么多钞票!儿子的意外惊喜,用“小洞里摸出大蟹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这样的例子也真不少。如办企业吧,某人办了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但他克勤克俭,诚信待客,获得了难以想像的丰厚回报;或某人一直小敲小打,捣腾些小玩意,成不了气候。忽然时来运转,他的产品被人看中,同名牌挂上钩,小商品闯进了大市场,销售激增,在一方红了起来。这些,都有点“小洞里摸出大蟹来”的味道。

    掰蟹脚

    一家人吃蟹,孩子老是觊觎咬去两头,即能吮吸出腿肉的蟹脚。于是,螃蟹还没上桌面,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抢着掰蟹脚。人们对这种现象大多熟似无睹,有的人却记在心里,应用到生活中去。

    从前,有些游手好闲的无赖,眼睛总是盯着勤恳赚钱的人,发现他们赚了一注钱,就横里伸手,非要拆个小份头不可,人家为了化钱买太平,就给一点他,俗称“掰蟹脚”。现在也有这种情况,有的人白吃白拿惯了,见人家得一注不小的“外快”,眼睛红了,心态不平了,虽然他同这份“外快”的得来一点不搭界,就想方设法插一手,由于种种原因,得外快的人只得给他一点“甜头”才算了事。有时几个人合夥赚了钱,在利益分配时也会意外地被人拆去小份头。凡此种种,人们都叫它“掰蟹脚”。

    这作派有点像敲诈勒索,只不过范围小,像掰掉一只蟹脚一样,认不得真,大家就一笑了之。

    战争中,先把敌方的外围各个击破,这种战略战术也叫掰蟹脚。

    呒脚蟹砣砣

    蟹脚都脱落了,剩个蟹砣砣,虽然还有一口气,却无法行动。从前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无人侍奉,有的老人有子女,但子女不孝,自己又丧失了行动能力,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称自己是呒脚蟹砣砣,十分逼真,也让人可怜。现在,时代不同了,老人得到政府呵护,儿女大多能尽孝心,即使是鳏寡老人,也有妥然安置。所以老人凄凉的晚景少了。当然,少了,不等于没有,也听说有子女虐待老人的事发生。但是,一旦发现,居委、社区甚至法庭会干预解决,媒体会暴光,舆论会遣责,迫使不孝小辈改“恶”从善。所以,现在再说老人像呒脚蟹砣砣,有点不合时宜了。

    不过,呒脚蟹砣砣不是老人的专利。我们在小说影视中常看见那些“老大”,平日里前呼后拥,像螃蟹一样横行乡里。只因多行不义,末日降临,大难来时各自飞,树倒猢狲散,“蟹脚”纷纷散去,只剩光杆一人,说他是呒蟹蟹砣砣,恰如其份。

    有的人陷入困境,孤立无援,往往会说自己是呒脚蟹砣砣。

    捉死蟹

    蟹死了不能吃,谁也不会去捉死蟹。人们常说的捉死蟹是同捉活蟹相对而言。捉死蟹一不小心会被夹伤手,捉死蟹就不操那份心了。所以死蟹好捉,活蟹难捉。

    人们用“捉死蟹”来形容办事只按老规矩,不敢创新的人,惟妙惟肖。也有一些人懒得实在到了家,活儿复杂了一点,他就不会干,人家再三教他,他也不肯学。只按简单的方法交差,让人啼笑皆非,就骂他:只会捉死蟹。

    凡事怕动脑筋,贪方便,不肯出力出汗,敷衍了事的人,可以纳入“捉死蟹”一族。

    死蟹一只

    明代,苏州一带动百姓十分痛恨权奸严嵩,曾作了一首歌:“可恨严介溪,(介溪,严嵩的字。)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后来,严嵩败,皇帝恶作剧,让他架了木架,让差人押着四处讨饭。行至苏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有一个秀才忽发奇想,在木架上写了“死蟹一只”四个字,意思是,你这个横行一时的恶人,终于成了死蟹了!从此,死蟹一只这话就传开了,大家都把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到了穷途未路任人摆布时,称死蟹一只。

    后来,人们把事情到了绝境,毫无回旋余地时也叫死蟹一只,由对人变成了对事。比如,乡间小道上本来有座桥,几个人走到那儿,发现桥塌了,无法到对岸,大家急得团团转,连说“死蟹一只。再比如,冰箱不制冷了,左弄右弄不好,请来技工一查,说,主机报废了,冰箱成了死蟹一只。

    凡此种种,可举的例子也真不少。

    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

    这是一句以蟹为题的歇后语,在民间广泛流传,通常用来嘲笑说话做事浮夸不着边际。

    记得,文革初起,某乡一瞎眼中年女人当了学毛选标兵。有一次,召开活学活用万人大会,请她上台讲用传经。她的开场白说,今朝请我上台,我一个瞎眼农村妇女,能讲点啥 ,传啥经?这叫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台下响起了一片笑声。请她讲用,像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也许是她的大实话,也许是她自谦,但更是讽嘲了这一现象的始作桶者。

     

    用蟹形容的一些事物

    独脚蟹。世上没有只生一只脚的蟹,但民间把煮得很酥很烂的发芽豆叫独脚蟹。因为煮酥煮烂的发芽豆味道好极了,像螃蟹一样鲜美,不但老人对它情有独钟,其它人也都喜欢吃,因为它只有一根芽,所以叫独脚蟹。

    蟹爪菊。是一种花瓣细长错落有间向下垂的菊花,风韵别致,是菊花中的上品。颜色大多金黄色或赭红,韭叶一样垂在下面,垂出花冠像长长的蟹脚一样,所以叫蟹爪菊。

    蟹螯阵。夏天,阳澄湖边常有雷雨。有时,一个雷雨未息,不远处又有雷雨,升起的黑云渐渐向它靠拢,两个雷雨阵像蟹螯一样出现在天空,湖边村民把这天象叫“蟹螯阵”。军事上采用两面迂回包抄,也叫“蟹螯阵”

    虾荒蟹乱。旧时,民间传说虾多荒年,蟹多世乱。记得,1966年夏天,蟹特别多,一元钱能买三五斤“六月黄”,鱼市、摊贩常把卖不掉的半死不活的蟹倒掉。那年,如火如荼的文革兴起,抄家、揪斗随处可见,到处风声鹤泪,全国大乱。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真应上了这“忏”语。

    蟹兵蟹将。指战斗力弱的队伍。也有用来形容社会上一些人员杂、不务正业的小群体。

    活蟹,活蟹。形容老人得意时的笑声。年青时常听评弹,艺人起角色扮老人大笑,不说哈哈大笑,而说“活蟹,活蟹”。为什么?老人牙都掉了,中气不足,只能间歇性地笑,成了“活蟹,活蟹”。

    蟹脚撑。据邱维俊生前箸者《巴城》一书中说,蟹脚撑是著名香山匠人徐文达在1975年抢救松江天马山斜塔创造的。松江天马山斜塔,原名护珠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已有900多年历史,后来塔身倾斜,当地人就叫它斜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越来越斜,大有倾倒之势。上海文物管理部门请徐文达设法支撑。徐文达制订了不少方案,经过论证都通不过。有一次,徐文达吃大闸蟹,突然受到启发:大闸蟹有八足,支撑身体爬行,还能躬背挺立。这意外发现让他十分惊喜,立刻拿出纸笔制图,人家催他吃蟹,他也顾不上,最终制订了支撑斜塔的方案。后来,施工单位根据他的图纸,浇铸了一根根水泥脚撑,象蟹脚一样撑住了斜塔,至今固定,不再继续斜。建筑学上就把这方法叫蟹脚撑。

    蟹眼井。也是建筑上的一个名词。从前,富宦人家的深宅大院,在厅堂两侧厢房和照壁(或高墙)有个狭狭的小天井,因为两面对称,就叫蟹眼天井,为防火警,在那儿凿了井,就叫蟹眼井。

    还有蟹壳青,是指一种布料的颜色;蟹壳黄,指一种小笼馒头的颜色。

  •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