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咨询客服:376368948

  • 051288970417
  • 阳澄湖地名考
  • 日期:2014-03-17     阅读次数:2118      来源:中国阳澄湖大闸蟹官网
  •        阳澄湖镇,位于苏州市的东北部,与常熟、昆山、苏州工业园区的交界处。阳澄湖镇的得名,自然与阳澄湖有关,阳澄湖镇三面环水,与湖为伴,镇名即用湖名。
      那么,阳澄湖是怎样形成的呢?据史籍记载:古代,阳澄湖一带原属低洼地区,常常大面积积水,成为沼泽。宋代诗人范成大所撰《吴郡志》上说“昆山虽经江海,自古无潮汐,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中期,始有潮至县郭。至是潮忽大至,遂过夷亭”。由此,造成入海河道淤塞,河水渲泄不畅,积水成沼。每年春夏季节,雨水聚多,阳澄湖一带,抬眼望去尽是白茫茫的一片。北宋科学家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中也说:“至和塘自昆山县达于娄门,凡七十里,湖水未涨二、三尺,自古皆积水,无陆途”。从而,这一地带成为湖泊,阳澄湖名即由此而来。
      从史籍上看,阳澄湖名有多种写法,或说有多个名称。一曰“杨城湖”,见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刻的《平江图》上,标示东北隅有“杨城湖”。明代卢雍所撰的《苏州府志》上,作“阳城湖”,并说“在长洲东北,与昆山合界”。“杨”因何写作“阳”,一是二字通用,二是恐作隶书而变体。清代时期多作“阳城湖”,光绪九年(1883年)又称“洋澄湖”。《相城小志》云:“阳城湖,或作洋澄湖”。上述的几个名称,“杨”、“阳”、“洋”三字是谐音,“城”、“澄”两字也是谐音,以致有多种写法。在民国时期所绘制的地图上,仍标明为“阳城湖”。这些名称均没有一定的出典,但在当地百姓中流传的民间传说里,却可找到一点依据。
      传说在宋朝,有家姓杨的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子孙多了,房屋也多了,为了安全起见,在周围用泥土砌墙,类似城墙,因都是杨姓人家,即称“杨城”。某年突发大水,水势汹涌,杨城被水淹没,成为一个湖泊,即称“杨城湖”。这虽是民间传说,却很符合沧海桑田的规律,原先作“杨城”,怕有一定的道理。
      明清时期,也用过“沺泾”和“淀泾”的名称,“沺”指大湖,“淀”指浅水湖泊,“泾”为水名。这两个名称,只能算作别名,于地理环境来说,毫无意义。
      现在所称“阳澄”,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2月,在其地成立的抗日民主政权,称洋澄县政府,又称阳澄县政府。建国以后,吴县有阳城区,下辖阳澄乡,以后撤消阳城区,统称“阳澄”,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名,沿用至今。从前面所提到的几个地名来看,写法上似乎都有点道理,“杨城”者,原是杨家之城也;“阳城”者,有日光照耀、湖面向天之意;“洋城”者,有湖水洋洋,广远无涯之意。但总不及“阳澄”为好。“阳澄”者,阳光照耀湖水,水面明亮,有澄清明净之意。
      说到阳澄湖,就使人想起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湖面开阔,东西宽11公里,南北长17公里,面积118.93公里,为太湖平原上的第三大湖。阳澄湖水质明净,水草茂盛,蟹在湖中生长,受环境的影响,有这样的特征:背呈青灰色,肚呈白色,且有光泽;爪呈黄色,金光锃亮,故有“金爪蟹”之称;毛呈黄褐色,清洁如洗,蟹体敦实健壮,有“蟹中之王”的美称。食之肉头丰满,味道鲜美,微甜而润,十分可口。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先生,浙江乌镇人,她在食过阳澄湖蟹之后,不禁作诗赞道:“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江南水乡,阳澄湖是一个典型地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有句唱词:“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这简单的两句词,描绘了阳澄湖的风光,即可想见阳澄湖的优美风景了。
  • 保存    |    打印     |    关闭